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为什么做不久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4日 阅读次数:1608
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仅10%,自身定位不准难以人尽其才,接连频繁换工缺乏职业规划。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成为高校指导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采取\"先就业再择业\"方式的毕业生占了所有应届毕业生的80%以上。
记者近日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后发现,对于高校的这一普遍性做法,不少用人单位并不买账,近日据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于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搏!对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就一味地把学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
二、原因探究:相关各方均有责任,高校要承担不作为责任
高校责任:倡导\"先就业后择业\",把问题推给了社会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一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大战的开战,高校就业指导处的老师们纷纷铆足了劲,想尽法子帮助学生落实就业单位。\"你先到这个企业挂个名,稍后再做别的选择......\"这样的话语成为各高校老师们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常用语。
然而,高校的做法却让用人单位\"很受伤\"。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高校这样的做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让用人单位感到后怕,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一些饱受伤害的用人单位甚至做出\"拒绝用应届毕业生\"的决定。另有单位则用\"又爱又恨\"恰当地表示他们录用毕业生时的感受。一用人单位说\"高校这是把自己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责任推给了企业,推给了社会,推给了学生本人,这是高校不作为的严重失职!\"
现身说法:毕业不就业惨被列入\"黑名单\"
北京某知名高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去年师姐因为没有找到心水单位就提出暂缓就业,但学校却将她录入了\"黑名单\",每天都要打电话,催促她快些找个单位落下脚,老师的说法是她的不紧不慢的做法会拖了学校就业率的后腿!那段时间,师姐和那些\"黑名单\"同学天天都要受到\"轰炸\",最终迫不得已,找父母的的一个朋友帮忙,到某私营企业挂了个名,但事先声明,绝不到单位工作一天!
该同学幽幽地说,师姐的命运,如今又落到了他们这批即将毕业的学生身上,快些找个工作把自己\"嫁\"出去,成为大学生们十分忧虑的问题,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要到的单位究竟适不适合自己,但也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
老师坦承:高校,就业率是个\"金字招牌\"
北京众多知名高校就业处的老师们向记者坦承,\"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确成为高校目前推动学生就业的有力方式。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高校来年招生的\"招牌菜\",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张\"名片\",作为\"门面\",高校大多给就业办下了硬任务,而\"先就业后择业\"则不失为一个有效方式,既不拖学校后腿,又让学生较早走入社会接受锻炼。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刚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大多心态较高,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毕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漂\"在社会,对整个社会有弊而无利。
企业说法: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难以人尽其才
公司老总为什么不愿招应届生?外企人事经理:我们缺人但不招应届生.应届生为何屡遭企业冷落?
1、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大学生盲目找工作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表示,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依然还是求职大学生群体心态、期望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所在的企业近年来从西安、武汉、重庆等内地高校招聘了不少应届毕业生。但即使是在这些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中,一些人照样困惑于\"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心态上的茫然与不稳定必然导致他们在工作选择上的多变和不确
2、找份工作当作跳板,大学生诚信受质疑
某企业今年招聘过一位大学生,但他报到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跳槽去了一家美资企业。由于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态浮躁的毛病,动辄希望通过跳槽来追求高收入,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违约事件数不胜数。 目前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刚从内地前往广东找工作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尽快在广东\"落地\",因此\"即使待遇低些也愿意干\",纯粹是\"找一份工作当作跳板\"。这样一来,学生群体的\"诚信精神\"已受到企业的质疑。
其他原因:企业\"招聘虚火\"造成繁荣假象
据有关专家介绍,不少跨国企业为了争夺最优秀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纷纷不惜高薪来网罗人才。虽然企业对此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这种薪酬水平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应届毕业生自身的价值,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薪酬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不少大学生找工作时容易和同学进行攀比,并将眼光紧盯着薪酬水平、企业的知名度,想方设法要进入知名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流动性大的现象。
三、如何使应届生\"稳\"下来\'
企业建议:增职业生涯设计课
不少用人单位呼吁各大高校,能不能增加一个\"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他们表示,其实,大学生们在技能、技巧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在心理方面应该增加课程。高校应帮助大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规划,所以他在以后的学习就有重点目标地去找工作。
高校回应:需要全程就业指导
庆幸的是,不少高校已意识到该做法的\"不合适\"。一名高校就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希望接纳的毕业生都能够安心为企业服务,这里面的确存在矛盾。现在我们高校做的工作,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就业指导,一个是就业服务。他认为,现在有一些新的辅导理念,一个是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社会,有一个职业规划,有一个职业的准备,然后在大三、大四时好好地培养自己,企业可参与到高校的就业教育里面来,达到共赢。
专家支招:大学生要为自己的前程买单
就业指导专家说,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大学生自身要承担起最终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是其找到工作或找到好工作的最终受益人,所以,大学生是自身就业问题的主要当事人,而不能过分的依赖外在环境。大学生在入学时就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前程问题,最好可以更早的关注并准备就业问题,这样经过大学生自身的重视和准备,是可以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问题解决掉的。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还要向更加自强自救方面的转变,因为没有人会为你的职业前程买单的。